經(jīng)常有學員詢問:沒有綜合驗光儀的情況下怎么才能把散光驗準確?我想這是一個普遍而又非常有意思的話題??赡芸吹竭@個問題的人立即會給出很多答案,比如:
1.用好交叉柱鏡
2.用好的電腦驗光機
3.多做幾次電腦驗光
4.做角膜曲率、角膜地形圖檢查了解角膜散光
5.提高檢影技術
6.散光表協(xié)助判斷
7.裂除片法驗光
我想這些回答都是正確的、可行的。但我首先想到的卻是:
問題一,把散光驗準確,是指散光的光度準確還是軸向準確?
問題二,這個準確度是有多準確呢?是要準確到光度在±0.25D內(nèi),軸向在1度內(nèi)?還是5度內(nèi)?
問題三,把散光驗準確的目的是什么?
如果這樣細分的話,可能就會有更多的說法了,而最重要的應該是問題三———把散光驗準確的目的是什么?這里可能有幾種可能性:
1.驗配框架眼鏡
2.驗配軟性角膜接觸鏡
3.驗配RGP
4.驗配角膜塑形鏡
5.兒童做屈光發(fā)育檔案
6.科研數(shù)據(jù)采集
7.屈光手術術前檢查
我想這位學員想問的一個關聯(lián)性的問題是:散光驗光需要多準確?而這個問題是分解為上述的三個問題。突然想起一個小插曲,原來曾受邀擔任某視光學校的驗光技能比賽評委,看到選手們做散光確定軸向時,一味追求"兩面一樣清",反復檢查,花費了很多時間,交叉柱鏡轉(zhuǎn)了一圈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軸向……所以,我想就"散光驗光到底需要多準確"分解
細說一下我的觀點:
情況一:如果把散光驗準確的目的是為了給患者驗配框架眼鏡。
先來看看我國的《標準裝配眼鏡國家標準》(GB13511.1-2011)是如何規(guī)定的。其中對于散光片(柱鏡)的配裝標準如表6-2-1。
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規(guī)律是:柱鏡光度越小,軸位允差越大,即是:配裝有點偏差沒關系,不影響視覺質(zhì)量;柱鏡光度越大,軸位允差越小,即是:配裝要盡量精確,否則很容易影響視覺質(zhì)量;其中,允差是指可以產(chǎn)生的,在此范圍內(nèi)的偏差不影響患者視覺質(zhì)量和視覺健康的偏差。只要配裝眼鏡的軸向誤差在此范圍內(nèi),都算是合格的。
進一步想,這個標準背后的原理是否也可以用于解釋本文提出的問題呢?
人眼的生物組織結(jié)構(gòu)是一個動態(tài)的系統(tǒng),是會變化的,不是一個死的光學元件,我們很難精確測量這個動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屈光狀態(tài),即使能,也只能說在什么時間(早晨和夜晚的狀態(tài)可能不同),什么地點(海拔高低不同),什么場景(檢測空間的大小,光線的明暗,在嘈雜的醫(yī)院還是在VIP室),患者在什么精神狀態(tài)檢查的(平靜地來配鏡還是自己懷疑有眼疾去檢。。。。)
總結(jié):
要獲得散光患者的"準確"驗光結(jié)果,是要講條件的。能精益求精固然好,但在有些時候很難獲得散光的"準確性"時,可以有所取舍。畢竟不是所有患者都一定要獲得很準確、很精確的散光檢查結(jié)果。先搞清楚我們散光驗光的目的,再考慮要把這個光驗得多準確。
1.不同的散光光度在兒童和成人的配鏡處方原則不同,不同的配鏡處方原則決定了驗光是否需要很"準確"。
2.不同的散光光度對軸向的"允差"不同,低度散光不必強求高度精確的軸向。
3.不同的驗配方式、光學矯正方法對散光驗光的準確度(軸向的準確度)要求不同,選擇什么驗配方式,什么光學喬正工具,決定了我們要花多少工夫去做散光驗光,決定了我們需要多準確的散光驗光結(jié)果。